新闻焦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焦点 - 行业新闻

【三农服务】畜牧渔业抗旱减灾技术要点

为进一步做好畜牧业抗旱减灾技术指导工作,加强技术应对,结合生产实际,特制定本技术要点。

(一)防止高温中暑。加强畜禽棚舍遮阳、隔热、通风、换气,通过搭建遮阳棚或使用水帘、湿帘以及建造喷淋降温设施等方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畜禽运输工具应备有遮阳设施,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运输,以防中暑。

(二)保障畜禽饮水。规模养殖场可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同时做好蓄水及设施建设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应做好打备用井的准备。要做好畜禽饮用水体净化消毒和水质定期监测,确保牲畜饮用水质量安全。强化节水措施,改造维修饮水设备,安装节水型自动饮水器,减少饮水过程跑冒滴漏。

(三)加强饲养管理。养殖场户要合理安排饲喂次数与饲喂时间,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比例,适当降低能量,可在饲料中添加小苏打、氯化钾和维生素C等以增强畜禽耐热能力,减缓热应激。酌情添加健胃消食等药物,促进畜禽进食和消化。商品畜禽达到出栏体重标准的,要适当提前出栏,合理降低畜禽饲养密度。

(四)保障饲草供应。饲草料生产、加工和养殖企业要做好饲草料供应形势研判。养殖场尤其是牛、羊养殖大户,做好必要的草料储备,确保草料供应,防止因干旱导致的饲草、饲料减产而影响到畜牧业生产。

(五)强化疫病防控。要强化动物疫病网络化管理,加大动物疫病监测,加强病死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对病死畜禽严格按无害化处理规范进行处理。对辖区内发现的病死畜禽,要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病因,确保不因病死畜禽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及引发重大动物疫情,确保大旱之年无大疫。

渔业抗旱减灾技术要点

为扎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现提出干旱期间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指引。

(一)做好防旱准备。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旱情预报,加强与水产技术部门的联系,接受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做好充分、必要的抗旱物资准备,以抵御旱情。

(二)保障养殖用水。苗种生产与养殖单位应及时购置抽水设备,增设供水设施,采取筑坝蓄水、疏浚沟渠、引水灌溉、泵站提水、打井抽水等办法,最大限度地保障养殖用水。

(三)加强水质管理。减少施肥和饵料的投喂量,及时清除残饵、杂物,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施用生石灰,既可调节水质、又可杀灭病原菌。适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干旱时期为防止鱼虾蟹浮头甚至“泛塘”,应进行增氧,确保鱼虾蟹养殖安全。

(四)加强巡塘管理。在干旱期间应坚持早晚巡塘,加强日常管理,密切观察养殖品种的摄食情况和行为变化,特别注意观察黎明前鱼虾蟹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五)及时补投苗种。干旱期间应做好补投苗种的准备工作,待旱情缓解后,适时补投大规格苗种,最大限度地满足灾后的生产需要,将干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六)及时销售。及时组织成鱼销售,减少水体负载,缓解溶氧压力。及时将达上市规格的水产品捕捞上市,减少载鱼量,缓解溶氧压力,确保未达上市规格的养殖品种安全度旱。

(七)加强病害防控。定期泼洒生石灰,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具有提高免疫作用的饲料添加剂,以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同时在日常巡塘中注意观察养殖品种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进行检查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