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焦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焦点 - 行业新闻

强化技术指导服务 助力渔业产业倍增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水温回暖,渔业生产进入繁忙时节,市渔业站通过专家下沉生产一线、跨区交流考察学习、线上线下双向赋能等方式,开展渔业技术推广服务,全面提升养殖户技术水平,为渔业倍增行动注入强劲动能。

田间地头开课堂 把脉问诊解难题

“大家注意,稻田养鱼的关键在于挖好鱼沟和鱼溜,鱼沟、鱼溜要挖得深一些,这样方便后期放鱼,同时也为鱼提供了休息的空间……”3月上旬,一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现场培训会在大河镇大坪社区的稻渔养殖基地顺利召开,安康市渔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李志安受邀讲课。

他结合稻渔综合种养成功案例,通过理论与实操,从挖鱼沟、固田埂、放鱼苗再到田间管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稻田养鱼的关键技术。现场氛围热烈,养殖户们踊跃提问,授课人员耐心解答,确保每一个参训村民都能掌握实用技能。

校地联动送智上门 科技支撑助力升级

“养殖品种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在正式开始投产前,一定要谨慎选择养殖的品种,控制养殖密度,保证足够的含氧量!”在汉滨区吉河镇安康汉辉丰满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红教授在查看了陆基圆池高位养鱼设施建设情况后,重点强调了水质调控、饲养品种、养殖密度、投喂管理等注意事项,养殖负责人则在一旁边听边记。

市渔业站创新“专业高校院所+渔技推广机构+渔业经营主体”联动模式,成立了包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校专家教授、渔业工作机构技术骨干和渔业“土专家”等在内的生态渔业志愿服务团,常态化开展渔业技术服务,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送到养殖一线。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入户技术指导20余次,示范推广养殖技术9种,名特优新品种4种。


跨市取经拓视野 对标先进促发展

“这种工厂化循环养殖模式,效益还比传统池塘高10倍!”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国渔智慧工厂,安康市渔业站组织的24名干部及经营主体代表正认真观摩。养殖企业负责人张磊边拍摄养殖车间分布及运行情况边感慨:“他们用物联网系统远程监控水质,这技术我们回去就得引进!”

此次考察聚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数智渔业、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主题,通过实地观摩、介绍问询等形式,学习当地先进经验。市渔业站负责人表示:“通过这种‘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拓宽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我们将在安康示范推广本次学习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助力养殖户增收致富。”

.

云端课堂随时学 在线助农促增收

除了线下服务,市渔业站还将技术服务搬上了云端。近日,市渔业站正筹拍最新一期微课堂。“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进行春季鱼病防治。”在市渔业站多媒体实训室,市渔业站渔技科科长刘晓婷正面对镜头录制最新一期《水产养殖微课堂》。

这些微课视频时长约5~10分钟,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同步推送,内容涵盖水质调控、鱼病防治、养殖技术等实用技术,目前已上线12期,获得了养殖户的一致好评。

据悉,市渔业站持续深化技术服务体系,通过“线下+线上”双轨并行、“高校教授+业务骨干+乡土专家”三级联动,通过召开培训会、“点对点”服务、发放操作手册等方式,确保渔业技术“送得准、接得住、用得好”,为打造水产产业集群提供坚实技术支撑。今年以来,市渔业站技术服务队已累计开展春季入户走访20余次,走访养殖主体35个,张贴发放技术手册、养殖明白纸等宣传资料200余份。

下一步,市渔业站将充分发挥渔业协会和生态渔业联盟的平台作用,继续开展渔业技术指导和产业规划,助力生态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全市水产养殖产量、产值双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