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焦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焦点 - 行业新闻

安康渔业发展新动向

“面对2022年安康生态渔业产业链建设需求,试验站将积极开展产业服务工作(包括为当地政府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持续建设创新型平台及技术服务队伍等方面),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试验站建设水平,为进一步做好服务奠定基础。”2022年3月4日,在位于安康市恒口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驻地,首席专家、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水产养殖产业技术服务团团长吉红教授这样对记者讲到。


2022年2月22日,吉红带领学生在陕西壹加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指导渔业生产


吉红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安康生态渔业发展如何融入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并做出应有的贡献,还有大量的战略性问题需要研究。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还将深入一线,积极调研,梳理问题,思考对策,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           

推广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

吉红介绍:今年以来,陕西多地涌现陆基圆桶养殖热潮,安康地区也有多个县区在开展或打算开展这方面工作。试验站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熟化并示范这一模式,目前在站内已建成了配套尾水治理的高标准陆基养殖设施,下一步将梳理总结此模式关键技术要点,同时将突出水产养殖与种植业结合的特点,创新生态集约化生产模式,并通过建立示范点及培训等方式将技术成果向一线进行推广,助力区域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随着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工作的推进,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因其生产效率高、绿色环保、节水节地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认可。近年来,试验站团队一直密切关注这一养殖模式的建设发展,去年即在全省范围开展了问卷调查,并赴各地进行了现场考察。

水产种业是当前渔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吉红告诉记者:试验站将主要围绕多鳞白甲鱼、匙吻鲟、鲈鱼等种类开展工作,如在秦巴土著鱼类多鳞白甲鱼繁育及资源养护方面持续发力,今年进一步开展多鳞白甲鱼规模化繁育、三倍体创制、集约化养殖技术创新等工作。

“今年还将在鲈鱼苗种繁育及商品鱼均衡上市模式建立等方面进行探索,其中苗种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是关键环节,另外,匙吻鲟苗种繁育工作还将继续进行。”吉红说。

着力在富硒水产品加工方面开展攻关

吉红谈到,富硒产业是安康市的主导产业,面向富硒渔业产业建设开展服务是试验站的工作重点,此项工作将结合大水面生态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工作进行推进,同时还将发挥学校食品专家特长,着力在富硒水产品加工方面开展攻关,突破产业链建设关键环节。

智慧渔业是渔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试验站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及安康恒口示范区的支持下,安装了一套容积16立方米的苗种繁育设施,智慧渔业装备的安装,大大提升了试验站建设水平,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吉红说。


试验站新增科研生产设施


智慧渔业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渔业信息资源,全面提高渔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加速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是渔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安康市渔业生产工作站的支持下,试验站正在进行智慧渔业设施装备的安装配备,目标是实现生产管理过程的智慧化,为区域产业发展做出示范。